【70年人居蝶变专题报道】重庆的变化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9-09-27 14:40:56  阅读:9114 作者:责任编辑。陈微竹0371

重庆是我的故土,尽管我脱离重庆已约四十年,但内心深处却一向深爱重庆,犹如爱我的母亲。

我出生在重庆江北刘家台码头一条木船上。那个地方现在是重庆一处很时髦的美食旺地,叫鎏嘉码头,听起来感觉镀了一层厚厚的金。
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母亲还在世,我陪她到刘家台去看过好几回。咱们总是从朝天门乘轮渡到江北咀,嘉陵江与长江在那里交汇,江水一边明澈一边混浊,奇特得很。

江北咀码头阶梯两头都是繁忙的竹器店。上完人来人往的坡,便是热烈的下横街。街两头是一幢又一幢紧紧相连的矮小老屋,很多人坐在屋前,有些在一起谈天,有些在打毛线。也有些美丽女子在看书,她们传承着重庆的文脉。这样的女性成了重庆的魂灵,也成为全国无数人热议与倾慕的景色……

老的江北城尽管杂乱,但真的充溢人气。各色人等彼此交织,乃至还不断有人挑着粪桶担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。他们一边走一边大声叫喊:倒桶!倒桶!

母亲五十年代初从老家泸州指挥着一群水手,亲身驾了一条装货的木船来到重庆。几年今后,她在那条停靠在刘家台的木船上生下了我。

我生命的源头就在这条叫嘉陵江的河滨,现在想起来真有一种很杂乱、很夸姣和很浪漫的慨叹。
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刘家台,河岸上依然是层层叠叠的寒酸的老房。由于有一家不小的牙膏厂,空气中便一向散发着浓郁的牙膏味。每条小街冷巷都暴晒着花花绿绿的衣裳。那些洗得干干净净的布像万国彩旗相同,在风中飘荡,充溢气愤,让人无限遥想。

现在的刘家台已完全被改动,整个区域改头换面。其实重庆全都变了,变得既了解又生疏。不过应该阐明的是:重庆从1949年到现在,其中有五十年改变很慢。记住1963年爸爸妈妈花了120元人民币,买下了牛角沱河街58号一幢一楼一底的绑缚木房。咱们一家人在那里住了三年,1966年我家搬到朝天门节省街,便以150元的价格卖了那幢房。现在回想那一桩生意,几乎像童话故事相同的风趣,仅仅这样的前史肯定不会从头再来。

咱们当年住的节省街2号那幢楼,尽管只需四层,但却是那时响当当的“重庆转移工人大厦”。我家的窗户能够看到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,还能够远看寸滩山上那座古塔。现在正在建设中的朝天门来福世广场片区,绝大部分地盘就建在我少年时的故土上。

重庆真实改变最快,是从二十多年前直辖之后。这似乎是将一个人忽然松绑并叫醒,这注定了重庆的站立。先是渐渐热身小改变,十五年前,重庆忽然开始发力,随后如漫山遍野、几乎势不可挡,给人的感觉一日千里、乃至令人呆若木鸡。

现在重庆越来越美,巳经成为全世界有名的旅游城市。在我那些北京、广州的朋友圏中,乃至盛行着这样的说法:不去重庆,枉活终身。

经过重庆七十年的改变,能够得岀一个这样定论:不论说什么、不论说得有多么好听,只需不斗胆革新施行,生命便是糟蹋、韶光便是枉流。

现在的重庆,又面临着新的境况和应战,这便是怎样全面晋级的问题。这个问题比粗豪的革新更困难,更需求大智慧和文明上的大打破。

这样的境况尽管难,但对重庆、对每一个职业、每一个人,都是一种新的时机。重庆曾经的旧城改造可谓有惊天动地的气势,但面临新时代科技文明革新的晋级与压力,每个人魂灵的觉悟,才是这种新改变最需求和最重要的动力。

我深信重庆会闯过这个难关,由于重庆人是优异的。

(姜汤:著名作家、联合国平和使者奖获得者。首要著作:《姜汤说女性》、《姜汤情感漫画》、《我国活宝邓建国》及很多专栏著作。)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